學歷之窗

PRODUCTS樣本展示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页 >> 樣本展示 >> 美國文憑

赫福斯特拉大学--Hofstra-University.jpg



拍出影史經典《教父》,全靠這一本!解密名導柯波拉的成功筆記術

拉蒙電影公司高層主管在一九六九年拚命為新電影尋覓導演,那時他們剛買下紐約黑手黨犯罪題材小說的電影版權。然而,當時最頂尖的導演都認為原著小說過於聳人聽聞,因而接二連三拒絕這個專案。

柯波拉其實不想拍《教父》?

在所有最佳選擇都落空之後,派拉蒙公司高管接洽了一位當時只拍過一些小規模獨立電影的年輕導演。這位導演相對來說是影壇新秀,名下還沒有賣座的商業大片。而且他在舊金山拍片,對電影工業之都好萊塢來說是個局外人。業界普遍視他為渴望實驗各種新想法的藝術家,而非拍攝高成本大片的人選。

這位導演名叫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他獲邀拍攝的電影正是《教父》(The Godfather)。

柯波拉最初也不想接這個專案。但正面臨財務壓力的他,重讀了《教父》原著小說,最終改變心意決定接下專案,因為他領悟到自己可以使「這個關於黑幫霸主和三個兒子的故事,成為美國資本主義的一個隱喻」。

《教父》後來成為電影史上最受好評也最賣座的傑作之一。在二○○七年,它更獲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評選為歷來百大美國電影第三名。它的票房收入逾二億四千五百萬美元,共榮獲三個奧斯卡獎項,而且讓人著迷的虛構柯里昂家族故事延伸出兩部續作和許多衍生作品,令全球影迷欲罷不能。

大師之路的起點:一本活頁剪貼簿

柯波拉拍攝這部複雜且多面向電影的策略,是運用他在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College)學會的「提詞本」(prompt book)技能。他著手閱讀教父原著小說,然後把有共鳴的部分寫到記事本裡。而柯波拉提詞本的作用遠超越儲存功能:它是連續不斷的修改和精進過程的起點,目標是把原始材料轉化成嶄新的內容。

他利用三孔活頁夾來製作提詞劇本,裡頭裝滿從原著小說剪下和貼上的拍片素材。三孔活頁夾在設計上有強化的金屬扣環,能夠確保文件頁面經得起一再翻閱的考驗。柯波拉可以不斷把後來用於寫作劇本和規畫製作設計的筆記與指引加入其中。

在二○○一年一部名為《法蘭西斯.柯波拉的筆記》(Francis Coppola's Notebook)的短篇紀錄片中,柯波拉解說了那個過程。他最初把整部小說讀了一遍,並把吸引他注意的部分做成筆記:

「首次閱讀時寫下感想是至關緊要的事,因為那是你對於覺得寫得好的部分,或是你不了解的地方,或是你認為不好之處最初的直覺觀感。」

接著,柯波拉著手把自己對原著的詮釋加入筆記裡,好萃取和改編成自己版本的故事。他根據五個主要準則來細分場景:劇情大綱(概要);歷史脈絡;場景「外觀和感覺」的意象與基調;核心意圖;以及任何應當避開的潛在陷阱。依他自己的說法,「我殫精竭慮把每個場景的精髓濃縮成一個句子,僅用少數幾個字來表達場景的重中之重。」

沒劇本,也能拍出好電影:懂得「萃取」才是關鍵

柯波拉描述說,三孔活頁夾「對我來說是執導電影的一種多層次路徑圖……藉此我不僅得以重新檢視馬里奧.普佐(Mario Puzo)的原著文本,也能複習我所有的第一手筆記……書中那些對我意義重大或是真正推動故事進展的內容。」 他會在頁邊加註包含「希區考克」(Hitchcock)等評語以提醒自己,著名驚悚電影導演希區考克會如何安排畫面構圖;或者是寫下「暫停時間」(Frozen time)以示意自己要在某個段落放緩步調。

他使用了多種不同的註解方式來強調場景裡哪些部分最重要:「當我閱讀原著、做筆記並在頁邊加註時,若使用筆和尺的次數愈加頻繁,寫的字也更為潦草,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原著令我興奮的程度愈來愈高。因此,後來我看到某頁筆記上有大量筆墨時就會明白,這是最至關緊要的場景之一。」

「教父筆記」是成功的專業創作者幕後作業的完美範例。柯波拉認為,提詞本是他創製《教父》這部經典電影的過程裡最重要的資產:「電影劇本真的是非必要的文件;我不需要電影劇本,因為只要有這筆記,我就可以拍好這部電影。」

我們可能會把電影想像成劇作家或導演頭腦的直接產物,但事實上,電影的生產還要仰賴蒐集和精鍊原始材料。柯波拉的故事證明,我們能夠有計畫有步驟地經由閱讀和研究來萃集構成要素,俾使最終作品更加豐富多彩、引人入勝和影響深遠。

我們也可以像柯波拉那樣倚重按部就班的筆記方法。我們能運用筆記來深入探究故事、研究報告、範例、隱喻等原始材料的精髓。萃取精髓正是「第二大腦CODE法」的第三步驟。我們在此步驟著手把所獲、且已組織好的資訊轉化成自己的知識。而我們在這個過程始終要依靠筆記。

使筆記派上用場:創造「可發現性」

筆記能否在未來保存下來,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是否具備可發現性(Discoverability)——我們能否輕易找到和取用當中最立即有效的特定重點。

可發現性是資訊科學概念,意指「在搜尋檔案、資料庫或其他資訊系統時,特定內容或資訊可被發現的程度」。圖書管理員決定書籍在書架上的排列方式時必須考慮可發現性。網頁設計者為網站創設功能選單時也須酌量可發現性。社群媒體平台必然會努力使最佳內容盡可能具有最高度的可發現性。

一般人的筆記最欠缺的通常是可發現性。儲存不計其數的內容是易如反掌的事,但要把它們轉變成未來易於取用的形式談何容易。

為了強化筆記的可發現性,我們可以求助於一個簡單的習慣:標記重中之重。做筆記時標出重點是駕輕就熟的事,幾乎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努力,而且用任何數位筆記軟體都能辦到。

筆記是給未來自己的禮物

請把未來的你想像成一位要求嚴格、極為忙碌又很不耐煩的顧客,不會有時間去逐頁鑽研細節以找出滄海遺珠。當下的你應做的是把筆記的價值「推銷」給未來的自己。未來的你開會前可能只有幾分鐘來從筆記裡快速搜尋所需參考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每則筆記就如同你為造福未來的自己而創造的產品。如果未來的你不買帳——不認為值得費心去複習昔日的筆記——那麼你當前一切筆記的價值將蕩然無存。

這凸顯出許多人做筆記時面臨的一個矛盾處境:筆記內容愈是包羅萬象,資訊數量愈是不可勝數,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重新檢視,然而,可以這麼做的時間卻是愈來愈少。弔詭的是,人們做的筆記愈多,它們的可發現性愈發低落!這會使他們對寫筆記心灰意冷,或是在筆記數量不勝負荷時換用其他筆記工具。於是,他們終究錯失了日積月累的知識的種種益處。

當你和極忙碌又很沒耐性的重要人士溝通會怎麼做呢?你必須從訊息中萃取出關鍵要點和行動步驟。在傳送電郵給老闆時,你不會讓自己提出的請求淹沒在字海裡,而會開宗明義點出需要老闆回應的最迫切問題。

當你向組織領導人做簡報時,你不會喋喋不休,而是抓緊重點,略去非必要的細節。萃取精髓是一切有效溝通的核心要素。至關緊要的是讓受眾把重中之重的訊息聽進去,並據以採取行動。而只要贏得了對方的注意,你隨後就可以詳談細節。

假如未來的你如同那些重要人士一樣珍貴,那麼應如何運用最有效且簡明的方法來說服未來的自己呢?

本文摘自《打造第二大腦:多一個數位大腦,資訊超載時代的高效能知識管理術》

+19712253513
XLINE

截屏,LINE行動條碼

LINE ID:hgdegree

(點擊LINE ID複製,添加好友)

打開LINE

LINE ID已複製,請打開LINE添加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