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之窗

PRODUCTS樣本展示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页 >> 樣本展示 >> 台灣文憑

台北科技大學102.jpg



匯聚在地量能與推動文資薪傳 北科大以實作力深耕文化永續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將大學社會責任(USR)視為校務發展使命,持續推動USR、永續發展成為校內「全民運動」。
北科大校長王錫福將大學社會責任(USR)視為校務發展使命,持續推動USR、永續發展成為校內「全民運動」。
北科大集結鶯歌陶瓷博物館、多位陶藝家與產官學各界眾人之力,協助陶瓷工藝與產業傳承,同時以科技加值,助攻台灣陶藝邁向國際。
北科大集結鶯歌陶瓷博物館、多位陶藝家與產官學各界眾人之力,協助陶瓷工藝與產業傳承,同時以科技加值,助攻台灣陶藝邁向國際。
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副教授李東明盼透過USR計畫,串起台北城市與產業記憶的發展脈絡。
北科大工業設計系副教授李東明盼透過USR計畫,串起台北城市與產業記憶的發展脈絡。

從復興在地產業文化、保存傳統技藝到活化校內古蹟,創校百年的台北科技大學不只專精技術研發,更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與薪傳,希望透過USR共同解決在地議題與創新永續發展,落實文化永續。

2023年10月,北科大校長王錫福為慶祝建校112年校慶,在校內舉辦了百年北科文資薪傳紀實展覽,這場別開生面的特展結合USR成果,從校內古蹟修復、大稻埕歷史記憶活化、猴硐礦業保存、鶯歌陶瓷傳承再到豐原木藝發揚等,在在看見北科大對於文化資產與文化產業復興的用心與創新。

然而一座指標性的科技大學為何要做文資保存與薪傳?原來這與北科大悠久的歷史有關。「作為一所擁有113年歷史的學府,北科大不僅引領產業科技創新,更有責任肩負守護台灣文化資產。」北科大副校長楊重光表示,從日治時期北科大就是台灣實業教育的人才搖籃,學校發展也與城市發展、產業變遷關係密切,也因此希望透過大學社會責任USR的實踐,以人文關懷與價值創新的角度,幫助學生瞭解台灣產業發展歷史與在地特色,持續深化場域歷史記憶與文化技藝的永續。

USR要成功,必須建立可持續的做法。在學校政策推動下,北科大不僅走入教室入系宣導,讓USR成為校內「全民運動」,更透過校內USR種子計畫 (USR Hub) 持續為地方社會貢獻出源源不絕的行動量能、涵蓋多元領域。師生積極參與下,截至111學年已累計有141門USR認證課程,四千多位學生修習,更多次獲得《遠見雜誌》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的肯定。

結合專業與實務 翻轉地方產業 
除了跨足多元領域,北科大的USR也很接地氣,從南到北都有北科大實踐的足跡,楊重光強調,這幾年北科大在萬里、鶯歌、豐原、猴硐、石磊部落等各處場域進行文資的保存記錄與活化有成,也看見地方與社區的產業永續發展的契機。

像是在新竹尖石鄉石磊部落,北科大USR團隊跨科系發揮建築規劃、冷鏈技術、設計專業,重新修築設計蔬菜冷窖,一方面延續泰雅原住民保存食物的古老智慧,另一方面結合業者捐贈的冷藏物流車打造完整的冷鏈,推展「石磊友善蔬菜」品牌,讓部落「安居」也能「樂業」。

同時,北科大是台灣第一所木工正規教育的學校,承載台灣一百多年木工教育使命,也因此除了校本部推動木作教育,更在台灣木業聚落台中豐原設有「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並全力推行USR「木創文化攪動深根計畫」,除了紀錄保存傳統技藝,更跨世代讓青年學子與匠師學藝共創,讓木藝文化得以永續扎根。

為了復興鶯歌陶瓷產業與人才培育,北科大USR計劃團隊也透過「鶯歌陶瓷培力與科技驅動計畫」階段性的培育陶瓷彩繪人才,深入盤點地方產業,促成產官學合作交流,至今已經邁入第四年。計畫主持人文化事業發展系副教授王怡惠表示,「鶯歌彩繪陶瓷技法之保存與傳習是很重要的一塊,我們不僅為這些匠師保存技藝,也透過與其他學院的專業連結和國內外交流展演等資源,讓陶瓷教育再次活絡與傳續。」

承載產業歷史 傳承北科精神 
「北科大推動USR計畫都與學校歷史有淵源與傳承意義,並且希望永續性與地方建立長期的夥伴關係,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與地方共榮共好。」楊重光強調,尤其學校相當重視產業文化資產的保存,也因此,在USR計畫中也透過城市建築的研究、紀錄、保存與活化,重現城市與產業發展的紋理,以見證過去發展的重要軌跡。

專攻大稻埕街屋建築研究的工設系副教授李東明表示,北科大是台灣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人才訓練基地,透過建築研究得以將當時在房子裡面生活的形式與場景重現。今年他也將透過USR計畫將歷史軸線拉長,著眼於台北從艋舺到南港的鐵路沿線產業遺產,如鐵道部、華山酒廠、松山菸廠、台北機廠、南港瓶蓋工廠等,身在軸線上的台北工業學校(北科大前身),當然不能自外於產業遺產,未來計畫將以在地關懷與記憶收集為主軸,串連起台北城市與產業的發展脈絡。

此外,校園內重要的舊有校舍也是北科大建校精神的歷史見證。作為北科大精神象徵的「紅樓」,以及「一大川堂」近年透過古蹟修復與活用,不僅保存師生共同記憶與文化價值,也是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最好教材。

負責「紅樓」修復工程的建築系副教授張崑振表示,建於1926年的紅樓為大正時期典型的磚造二層樓建築,建築物是由當時的北科師生所建造,作為學校圖書館之用,2016年以「原貌修復」為原則,同樣也是師生共同參與修復、紀錄與維護古蹟,相當具有群策群力的傳承意義。而目前正在修復的「一大川堂」則是1920年代少見並保存下來的鋼筋混凝土造學校建築,在台灣建築史上深有其特殊地位,未來也將成為校史園區的一部分,接續百年學府豐厚的歷史傳承。

作為台灣實業教育的發源地,北科大始終以守護文化資產視為己任,透過USR計畫的推動除加深文化資產保存的貢獻,更在永續發展理念下有了新的詮釋,未來學校也將持續朝台灣文化資產保存重要平台邁進,透過多元參與、深耕在地與社會創新,創造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19712253513
XLINE

截屏,LINE行動條碼

LINE ID:hgdegree

(點擊LINE ID複製,添加好友)

打開LINE

LINE ID已複製,請打開LINE添加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