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之窗

PRODUCTS樣本展示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页 >> 樣本展示 >> 台灣文憑

中国文化大学新版.jpg


中國文化大學首發AI融入課程企劃,更多相關細節揭露

  為迎接數位時代新紀元,培養學生AI實力,中國文化大學將於113學年起,將AI內容融入大一國文、一般通識及專業課程中,各占比約百分之二十。目前已有近四十門通識課程融入AI,各專業科系也正將AI融入教學。 通識中心主任鄒忠毅教授表示,AI除了要融入大一國文和一般通識課程外,在專業課程中也應有所增加。並且,因為專業系所差異,AI的融入也要因地制宜。

▲通識中心主任鄒忠毅演示通過AI提高採訪效率的辦法。攝|朱瑞暄

  例如,大傳系推動使用AI來協助影像製作,這包括影片的產生以及製作過程中的多項任務。物理系的課堂將重點轉向如何借助GPT完成計算問題,並關注學生能否進行追問及驗證答案上。

  國文系將應用AI協助文本分析和問題研討,通過GPT進行初步分析后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戲劇系也正嘗試使用AI來協助寫作,編劇可以口述大綱及主要場景,通過AI協助完成草稿以提高效率。新聞系主任郭文平也表示,新聞系正在嘗試通過AI進行稿件寫作,以及生成視頻畫面。

  這也表達了文化大學對學生的新期待。首先是提高工作效率,讓AI處理重複性或基礎的工作後,學生更應專注於問題的提出與驗證。其次是利用AI進行創意的整理与發想,從而進行更高效的創作。鄒忠毅表示,AI也是一個絕佳的聽眾,無論文本、程式,還是其他成果,AI都可以進行初步測試並提供建議。

  那麼,使用AI是否會阻礙學生獨立思考?對此鄒忠毅表示,在AI融入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強調學生規範使用AI,「讓學生成為AI的主人」,即將重點放在協助創作和問題驗證。如果學生从創意發想的初期就依賴AI,並且無法對成果進行有效的驗證,則違背了文化大學此計畫的初衷。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檢驗。如何檢驗一件作品是否是由AI生成的呢?鄒忠毅表示,主要通過三種方式。首先,豐富的專業知識是判斷AI真偽及好壞的基礎。如果專業知識不足,可用以下兩種方式檢驗,第一種是採用其他驗證工具進行外部檢驗,比如Google等搜索引擎;第二種是再次利用AI,對相同問題重複生成答案或進行反復追問,透過細節進行對比驗證。

▲文化大學學生在教室學習數位技能。攝|朱瑞暄

  另外,鄒忠毅還透露了關於AI課程的種子教師培養內容,「我們已經成立了一個教師與員工社團,目前有超過五百人報名參加」。鄒教授向記者展示了文大通識平台與他的YouTubu頻道,不僅每週開設課程進行教學研習,而且通過網路正在建設線上AI課程,「目前計畫先將老師的培訓資料完成,之後再以微學分或線上課的形式開放給學生」。

  從創意到理論,AI的應用正在各個學科中展現出不俗實力,作為臺灣首創AI融入課程的大學院校,中國文化大學緊跟時代趨勢,積極培養學生AI素養,新的教學和學習途徑正在呈現。

+19712253513
XLINE

截屏,LINE行動條碼

LINE ID:hgdegree

(點擊LINE ID複製,添加好友)

打開LINE

LINE ID已複製,請打開LINE添加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