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之窗

PRODUCTS樣本展示

您當前所在位置:首页 >> 樣本展示 >> 新加坡文憑

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92.jpg

歷史

倫敦政經學院在1895年由社會主義組織費邊社成員韋伯夫婦(西德尼·韋伯與貝特麗絲·韋伯)、格雷厄姆·華萊斯和蕭伯納成立。建立之初,資金由私人慈善家提供,包括來自費邊社成員Henry Hunt Hutchinson的20,000英鎊的遺贈。由於創始人都堅信由改良主義者而非革命者來發展社會主義事業,倫敦政經學院的建立就是為了輔助費邊社達到其建設更好社會的目的,因此它的研究課題一直專注於貧窮、財富不均等相關議題。這使得費邊社和倫敦政經都成為影響英國工黨的重要力量之一。

倫敦政經學院建立的目的在於重新教育和培養表現不穩定的英國政商精英,因為當時英國教學和研究表現差,其研究生數量相比其他國家少很多。就在倫敦政經學院建立前一年,英國科學促進會曾表示了系統學習社會科學的需要。韋伯夫婦考慮到倫敦政經學院的辦學目的,實際上採用了當時巴黎政治學院的全面涵蓋了社科領域的課程安排。 1895年10月,倫敦政經學院在Adelphi的約翰街9號正式開學。

倫敦政經學院得到迅速擴張,在1896年9月就與新建的學院圖書館英國政治經濟圖書館一起搬到了Adelphi Terrace 10號,並在後來幾年繼續發展的步伐。到了1900年,倫敦政經學院被倫敦大學認可為其所屬的一個經濟學院,並與同年開始招收大學部生和博士生。同時,倫敦政經學院的學術範圍開始擴展到其他社會科學的學科,包括地理(1902年)、哲學(1903年),然後是國際關係、歷史、法律、心理學和社會學。到了1902年,小小的Adelphi Terrace校區已經容納不下整個學校,於是倫敦政經學院當年正式搬到了現在位於Aldwych和國王道的校址——離白廳近在咫尺。學校的老教學大樓(Old Building)在1922年正式在Houghton Street落成,1920年得到英王喬治五世奠基,至今仍是學校重要的辦公和教學用地。

在福利國家理論建立者和英國國民衛生保健系統的創立者威廉·貝弗里奇做校長的幾年裡,倫敦政經重新定義了經濟學,這一新構想即「(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及如何將有限或稀缺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科學”,後來被作為經濟學的標準定義。在這個標準來看,倫敦政經應該被當作現代經濟學的始祖。貝弗里奇任命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為教授,而後者透過他與凱恩斯著名的爭論將倫敦政經學院推上舞台。而倫敦政經與凱因斯代表的劍橋大學的兩鐘思想形成了現代經濟學兩個主要的學派,至今仍在爭論福利國家和完全市場經濟的優劣。另一方面,當時學校的政治學教授哈羅德·拉斯基,作為左派政策的倡導者,也對英國政治有巨大影響。許多知名的世界領袖,包括約翰·甘迺迪,在倫敦政經就學時都受到他的影響。

1930年代,倫敦政經學院和劍橋兩校的辯論在經濟學學術界十分著名。兩所學校在學術見解上持續的較量可以追溯到倫敦政經學院建立之初,當倫敦政經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埃德溫·坎南(1861-1935),與當時頂尖的經濟學家、劍橋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阿爾弗萊德·馬歇爾,爭論關於經濟學的基本概念以及該學科是否應該被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馬歇爾當時反對倫敦政經學院將純粹理論及其所依賴的經濟史分開羅列。

爭論也涉及關於經濟學家的角色問題,即他們應該作為超然的專家還是實際事務的顧問。對倫敦政經學院的歷史經濟學家而言,經濟學理論的應用比經濟學理論本身更具意義。雖然倫敦政經學院和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家們在1920年代曾並肩工作過——例如建立了倫敦劍橋經濟服務(The London and Cambridge Economic Service),但在1930年代兩間學校對於經濟蕭條的解決方法產生異見,爭論重新開始。

倫敦政經學院的羅賓斯和哈耶克及劍橋大學的凱因斯是這場學術思維爭論的主要人物。爭論擴展到一系列問題,包括當時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案應該是通貨緊縮還是需求管理,以及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更廣泛的概念等。羅賓斯和哈耶克的觀點是基於注重自由貿易和反對干涉主義的奧地利經濟學派,儘管羅賓斯後來承認這一手段在當時的經濟蕭條中提出來是不合時宜的。在當時各主要經濟體不斷增加的保護主義和「以鄰為壑」的貶值政策下,只有儘早實施近似凱因斯主義的政策才能夠實現經濟復甦。

凱因斯和劍橋大學的政策在1930年後成為了實踐準則。但隨著米爾頓‧傅利曼和芝加哥經濟學派的成長和影響力逐漸增大,倫敦政經學院的自由主義思想逐漸開始影響當今的自由經濟體。對於哈耶克觀點的最佳評價,就是當今世界不斷增加的國際自由貿易組織,以及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各種國際共識。解決1930年代的大蕭條處理方法並非最佳,這些成果都對於國際社會避免重蹈覆轍而產生了積極作用,這也是當時劍橋大學的學者所倡導的。

倫敦政經學院最初的傾向社會主義的聲譽,在1960年代發生了變化。時任校長努力抗爭,使學校擺脫了費邊社的影響,這在當時引發了許多學生抗議,甚至包括了當時服務多年的校董會主席萊昂內爾·羅賓斯。倫敦政經學院的前校長安東尼·紀登斯是政治中間派「第三種道路」的創始人,托尼·布萊爾和比爾·克林頓都是其追隨者。東尼布萊爾2005年在學校為費邊窗的永久展示揭幕

+19712253513
XLINE

截屏,LINE行動條碼

LINE ID:hgdegree

(點擊LINE ID複製,添加好友)

打開LINE

LINE ID已複製,請打開LINE添加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