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針對非洲地區的調查指出,在所有經歷過手術的病患中,有 2.1%的病患會在術後 30天死亡,他們大多是死於以感染為主的併發症,其中「有很多死亡本來可能避免」。根據統計,18.2%的病患會在術後出現中風、肺炎等併發症。
此外,非洲地區每 10萬人只有 212人可以接受手術,比一般標準還要低上 20倍。來自開普敦大學、領導這次研究的教授比克(Prof. Bruce M Biccard)便形容非洲缺乏醫療資源的情況為「無聲殺手」,他說:「令人難過的是,顯然有許多(需要的)手術並沒有如實發生。」
研究認為,缺乏重要的醫療器材、妥善的術後照顧、病床數不足是許多非洲醫院面臨的一大難題:有四分之一的醫院沒有供氧設備、三分之一沒有電力,還有近半數的醫院沒有專門的術後照護服務。
此外,缺乏人力資源也是一大難題。在非洲地區每 10萬人口中,只有 0.7名專科外科醫生、婦產科醫生,和麻醉醫生,一般如果要降低手術死亡率,這樣的數據應該介於 20-40人之間。
「我們絕不可能訓練到足夠的醫生來彌補這個空缺。」教授比克說道,他表示,現行的醫療體系要不是得更專注在照護高風險病患,要不然就是訓練一批非專業的醫護人員,來協助判斷哪些病患可能處在風險中。
這份研究針對 25個非洲國家、1萬1,422名成人病患,共 247間醫院進行研究,研究國家包含衣索比亞、奈及利亞、埃及、南非等。研究提到,雖然有 14個非洲國家沒有被納入研究範圍,但是有些國家正處在政治不穩定或戰亂中,那裡的情況並不會更好。
整體調查是在 2016年2月-5月執行,每名病患都會經歷長達一周的觀察,雖然不是每名病患發生併發症、死亡的情況都會被紀錄下來。
這也是柳葉刀全球外科委員會(Lancet Commission on Global Surgery)的其中一項計畫,在 2015年,該研究也揭露全球有 50億人沒辦法接受手術照護,這些人大多住在低或中等收入的國家。
至於這次可說是第一次有針對非洲地區的大型調查,教授比克便說:「關於非洲的資料可說幾乎不存在。」他也希望這份研究能讓更多人注意到低或中等收入國家在醫療上所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