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測量數位裝置的速度、音質、解析度與儲存容量的優劣程度與表現。不久的將來,如果明治大學教授宮下芳明(Homei Miyashita)的方法可行,我們甚至可以用嘴巴品嘗測試數位裝置有多美味。
明治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手持式「可舔螢幕」裝置,放入嘴裡時,可以重現與食物有關的所有味覺。裝置依賴插入 5 種凝膠的電解質來控制 5 種基本口味的強度:酸、甜、苦、醎和鮮味。「鮮味」(Umami)這個鮮為人知的術語源自日語「令人愉悅的美味」一詞,直到 1990 年才新增至五大基本味型。
不同味覺的產生過程採用電泳(Electrophoresis)原理,亦即微觀粒子(Microscopic Particle)在電荷作用下的遷移。這支由 5 支凝膠管組成的裝置一旦觸碰舌頭,受試者就會「嚐到」5 種味覺。不過,隨著施加不同測量電荷(在夠低電壓下運作並不會造成傷害),一些味道會變濃,另一些味道則會變淡。
宮下特別比較味覺感測操作與在螢幕上的影像感測。我們的眼睛看到的美麗圖像,實際上不過是一系列不斷跳動的不同組合和強度的紅、綠、藍畫素罷了。「就像使用 3 種基本色光產生任意顏色的光學顯示器,」宮下在明治大學官網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本次研究採用的顯示器,可合成和分配味覺感測器採集到的數據和任意味道。」
他將此裝置稱為「壽司捲合成器」(Norimaki Synthesizer)。Norimaki(のりまき)是裹著海苔的壽司捲。宮下曾在一項實驗,特別用海苔包裹合成器提高醎味和酸味,以便更接近壽司的口感,進而加強受試者的體驗感受。宮下表示:「透過這種美味合成器,使用者即使不將任何食物放進嘴裡,也能體驗到從軟糖到壽司等各種味道。」
這個概念能為搭乘廉價航空的乘客帶來極大的樂趣,例如,他們可以享受美味的虛擬牛排或冰淇淋聖代,既不會搞得亂七八糟,也不會感到麻煩。當然,一旦裝置引進一般大眾生活,早期試用者可能在拿出裝置舔的時候,吸引鄰座乘客好奇又錯愕的目光。
除了娛樂價值,「壽司捲合成器」有可能證明是致力體重管理人們的寶貴利器。不僅如此,一些必須限制鹽分攝取量的高血壓患者,也能在食用健康食物的同時,搭配可以提供虛擬醎味的美味合成器裝置來增添美味口感。
宮下在論文摘要承認,他的興趣受到中村裕美(Hiromi Nakamura)早期研究成果的啟發,中村在 2011 年透過筷子、叉子和吸管發送的電荷創造人類無法完全用舌頭感測到的味道,進而達成所謂「擴增味覺」(Augmented Gustation)。不論如何,這些在味覺方面的努力,不僅讓人們回想起嗅覺方面的相關研究,即透過味道施加以增加受試者的嗅覺體驗。
1959 年,公關主任 Charles Weiss 在《長城背後》(Behind the Great Wall)首映會,打造出透過電影院空調系統散發青草、鞭炮、燒香、火把與馬等氣味的「香味電影」(AromaRama),但這番奇思異想的努力,卻被《紐約時報》傳奇影評人 Bosley Crowther 批評:「這種新奇的體驗,只能當作噱頭來看,藝術價值證明是零。」
隔年,發明家 Hans Laube 在電影《神祕氣味》(Scent of Mystery)引進據說經過改良的「嗅覺與視覺傳播」(Smell-O-Vision)系統,並宣稱透過座椅下方管線吹送的新出爐麵包、葡萄酒、海風或臭鼬等氣味,增強這部驚悚片的效果。電影播放過程,某些氣味為大銀幕即將發生的劇情提供線索,例如每當殺手出現,就會飄出香煙味。但許多觀眾抱怨,特效氣味會有分布不均或延遲飄散,且有些觀眾用力吸聞每種氣味時還會發出令人分心的噪音。許多影迷和評論家認為,這部電影實在糟透了。著名喜劇演員 Henry Youngman 打趣說:「我看不懂這部電影,因為我感冒了。」(感冒鼻塞自然聞不到電影精心安排的特效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