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澳洲墨爾本的蒙納許大學與艾佛列德醫院近日在世界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上發表新研究成果,團隊發現多年來被用來作為化療藥物以及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藥物「氨基甲基葉酸」,可用來治療手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或稱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軟骨或關節下骨骼損傷的關節炎,會造成關節疼痛、僵硬,常發生部位在手指末端、拇指根部、下背部、膝蓋和臀部等,若是背部發病則會導致四肢麻木無力。
OA 的病因主要是關節中的滑液減少,使軟骨出現不正常的摩擦而造成破壞與退化,無法在保護骨頭,因此在行走或站立時,體重會使關節疼痛,病患因此減少活動量,進而讓肌肉流失及韌帶鬆弛,導致病症更為嚴重。
根據統計,滿 85 歲的人之中,每兩位女性和每四位男性就有一位患有骨關節炎,是相當常見的關節疾病。
而目前 OA 治療方法上,除了給予病患止痛劑、復健運動強化肌力以及動手術置換手工關節之外,並沒有其他良好的治療方案,而手部骨關節炎對於病患用餐和穿衣等基本生活機能都會造成極大影響,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因此蒙納許大學和艾佛列醫院合作,測試一款從 1980 年代以來就被醫學界用來作為化療藥物以及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藥物「氨基甲基葉酸」(Methotrexate),這款藥物目前最常用來治療類風濕性和乾癬性關節炎。
雖然骨關節炎主因是軟骨退化磨損造成,與免疫系統異常出現的類風濕性和乾癬性關節炎不同,但研究團隊透過 97 名患有手部骨關節炎六個月以上的病患,分成安慰劑組和氨基甲基葉酸組進行實驗。
實驗結果發現,兩組在第一個月投藥後疼痛減輕程度相似,但從第三個月到第六個月,安慰劑組的疼痛減輕狀況便開始停滯,但氨基甲基葉酸組的疼痛狀況仍持續減輕,因此團隊研究認為這款藥物對於手部骨關節具有治療效果。
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延長氨基甲基葉酸的治療時間,觀察長期投藥對於手部骨關節炎的治療效果,並且會另外研究更年期女性罹患手部骨關節炎的相關成效。